农历八月,又称仲秋,为秋季的第二个月。在经过了“鬼月”之后,农历八月又被称为“人月”,拥有中秋节、秋社,以及秋分、白露等节气和节日。今年的农历八月不一般,中秋在秋分前,秋社也在秋分前。农村老人说“七月定旱涝,八月定收成”,今年中秋节、秋社以及秋分不同的时间排列,在农村谚语中有着不同的说法。下面,咱们就来详细地聊一下。
一、农历八月中三个特殊日子的历史渊源
中秋节中秋节又称“月夕”或“八月半”,为民间传统的节日。此时月亮距离地球最近,对地球影响越来越大,因此古人要举办隆重的祭月习俗。起初,这种习俗源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,后来,又赋予了月满团圆的文化内涵,使得中秋节成为一年中的重大节日。自从中秋节成为法定节日后,全国各地不仅要放假庆祝,而且还要发放丰富多彩的节日礼物,不知道今年大家收到的节日礼物是什么?
下面,我们再说说秋分与秋社。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,在太阳运行到黄经180°时“交节”。秋分是“四时”之一,彰显其特殊地位,主要是因为其平分昼夜,平分阴阳。什么意思呢?秋分过后,白天的时间将一天比一天长,而晚上的时间会一天比一天短。秋分时节,正是繁忙的秋收之际。自2018年起,我国已经设定这天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最后,我们再来说说秋社。秋社,为古代传统祭祀土地的日子,根据立秋后的第五个戍日来计算。据古书记载:“秋社日,朝廷及州县差官祭社稷于坛,盖春祈而秋报也”,实际上,就是过去的丰收节。
二、中秋秋分前与秋社秋分前各有什么说法?
今年的中秋在9月10日,而秋社在9月22日。接下来,9月23日,我们便迎来秋分。在2022年,中秋在秋分之前,秋社也在秋分之前。下面,咱们继续聊聊在农村谚语中有什么说法?(1)中秋秋分前,多半是非年。这句农村谚语,从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,如果中秋出现在秋分之前,则今年的是非很多,主要指灾荒。因为中秋时月亮离地球最近,影响力逐渐增强,促使秋凉提前到来,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。为什么呢?因为此时正是农作物和水果的成熟期,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作物灌浆和糖分的积累,一旦秋凉来得过早,则有可能造成作物减产,形成灾荒年头。
(2)秋分在秋社后,天无收而米贵。据古书《清嘉录-八月》中记载,"秋分在社前,则田有收成而谷贱;秋分在社后,则无收而谷贵。”意思是秋分出现在秋社之后,今年可能出现粮食歉收,稻米价格可能出现上涨。在这里,需要注意的是这段话是江苏苏州一带的农村谚语,比较适合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。而在古书《四民月令·八月·测候》中,却有着相同相反的说法。“秋分在社后,滥饭喂猪狗”,反而是丰收年景的预兆。
关键字:
我有说话...
已有0条评论,共481人参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