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分析,预计202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预计总体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9.8亿亩次。其中,草地贪夜蛾在西南、华南地区以及黄淮地区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;玉米螟、棉铃虫、桃蛀螟和甜菜夜蛾在黄淮、华北地区穗期混合发生;双斑长跗萤叶甲在华北、东北、西北等地局部偏重发生,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地区重发态势明显。为做好2024年玉米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指导工作,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防控目标
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粘虫、棉铃虫、甜菜夜蛾、双斑长跗萤叶甲等虫害,南方锈病、大斑病、小斑病等病害,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90%以上,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5%以上,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%以内。
二、防控策略
坚持预防为主、联防联控。综合应用抗性品种、生态调控、理化诱控、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措施,分区域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。加强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,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,保障玉米生产安全。
三、防控对象
(一)北方春玉米区。重点防控粘虫、玉米螟、棉铃虫、双斑长跗萤叶甲、蚜虫、地下害虫、大斑病、茎腐病、灰斑病、北方炭疽病、根腐病。
(二)黄淮海夏玉米区。重点防控玉米螟、棉铃虫、粘虫、桃蛀螟、甜菜夜蛾、草地贪夜蛾、二点委夜蛾、蚜虫、蓟马、南方锈病、小斑病、褐斑病、弯孢叶斑病、茎腐病、穗腐病。
(三)西南及南方丘陵玉米区。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桃蛀螟、粘虫、蚜虫、纹枯病、大斑病、灰斑病、南方锈病、白斑病、穗腐病。
(四)西北玉米区。重点防控地下害虫、蚜虫、叶螨、棉铃虫、玉米螟、双斑长跗萤叶甲、茎腐病、大斑病和锈病。
四、防控措施
(四)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粘虫、棉铃虫、桃蛀螟等害虫。秸秆粉碎还田,减少虫源基数;成虫发生期使用灯诱、食诱、性诱剂诱杀;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或夜蛾黑卵蜂等天敌灭卵;幼虫低龄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、球孢白僵菌、核型多角体病毒、金龟子绿僵菌、印楝素、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;化学防治可选用四氯虫酰胺、氯虫苯甲酰胺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、乙基多杀菌素、四唑虫酰胺等杀虫剂,抓住低龄幼虫窗口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。在生物育种品种批准种植区域,选用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玉米抗虫品种控制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粘虫等鳞翅目害虫。
五、综合防控技术
我有说话...
已有0条评论,共272人参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