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片金黄稻田、一间白色小屋,在田埂边冲一壶咖啡、尝几块甜点,静静享受惬意时光。去年以来,“稻田+咖啡”在昆明刮起一阵风,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周末生活,也带火了乡村旅游。
乡村咖啡店为何会成为流量密码?它和乡村振兴碰撞出什么火花?“稻田+咖啡”出圈的背后,是一场回归心灵的放逐,也是一趟留住乡愁的旅程,吸引青年人才回乡筑梦。
回归自然 美丽乡村引
从昆明市区开车出发,半小时即可到达位于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的“麦和稻田”。白色的外墙,青灰色的屋顶,加上落地玻璃窗,充满文艺气息的咖啡店让人眼前一亮。沿着田埂上铺就的栈道,从咖啡店向田间深处延伸,两侧放置着帐篷、露营椅、蒲墩,置身其中,让人心旷神怡。
与城市咖啡馆不同,“麦和稻田”周围四季美景更迭,不断有顾客涌入。在七八月旺季,“麦和稻田”稳居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本地热搜榜。成千上万的咖啡馆分布在昆明大街小巷,人们为何要远程驱车来乡村喝一杯咖啡?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党委书记、“麦和稻田”创始人段聂道出了其中奥秘,即让游客获得三个“还不错”的感受:拍照水平还不错、长得还不错、品位还不错。他还有自己的一套“引流”方法,出片的景观加上适度的主动“推流”,一些消费者在打卡“麦和稻田”后成为“自来水”,在社交平台上晒照片、分享体验, “小稻田”一度成为“大网红”。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丽霞看来,将城市要素嵌入乡村,是打破城乡割裂现状,让乡村价值多元化、农业功能多样化,借助城市动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。2019年,中国农业大学与昆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选择昆明近郊的6个村开展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示范,唐丽霞负责统筹协调6个实验村的工作。团队根据不同村的资源特色,将民宿、研学、非遗体验等业态嵌入其中,形成“七彩梦乡、万溪梨园、福安六坊、雁塔花巷、康旅石桥、彝青人家”等特色乡村振兴品牌。寻找特色 契合乡村发展需要
创新思路 开启共创集体产业之路
丰富业态 打造区域消费新场景
人才汇聚 激活乡村振兴“一池春水”
做好乡村振兴“三大文章”—特色、产业、人才
我有说话...
已有0条评论,共143人参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