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,虫子杀不了,但是……这个药以前用得很好啊?

这是一种虫子对药物的反应。

有抗性了!



 桃蚜 


说起桃蚜,似乎还真没有什么人能对付得了,尤其是在这个抗性普遍很高的年代,更是如此。


一些简单的药剂,比如吡虫啉、啶虫脒、烯啶虫胺之类的,基本都打不下去了。有些说不难打的地方,也都是各种混剂或者各种混用


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蚜虫的抵抗力,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其他的物理因素,如果仔细看的话,就会发现,桃蚜在为害后,不仅会留下花蜜,而且叶子嫩梢都会被一层类似于网一样的东西覆盖,不会让药剂沾上,这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。


推荐两个经验证效果还不错的配方:


阿维菌素+烯啶虫胺+吡蚜酮;顺式氯氰菊酯+吡蚜酮+吡虫啉。



 康氏粉蚧 


康氏粉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,分布在苹果、梨子、桃子甚至是葡萄上,危害甚广,还会引起煤污病、煤烟病等病害。


自从前两年,杀扑磷已经被禁止在果树上使用之后,再也没有一种价格低廉,可以防治康氏粉蚧了。


事实上,康氏粉蚧在被禁止使用杀扑磷的时候,就显示出了不小的抗性,而且一年比一年用量大。后来取代了杀扑磷的是毒死蜱,但因为抗药性的原因,使用的剂量越来越大,但效果并没有杀扑磷那么好。

就目前来说,也没什么特效的成分防治使用比较多的混配成分也就是:


毒死蜱、噻嗪酮、吡丙醚、氰戊菊酯、马拉硫磷等各种混用,也有混用螺虫乙酯、噻虫嗪的,但是还真没探明到底哪种组配比较好。



 食心虫 


桃大,桃小,苹大,苹小,梨大,梨小,这些害虫,在没有被钻穿之前,是很容易控制的,但是一旦被钻穿,那就很难控制了。
以前的时候,农民们都是精打细算,用菊酯类农药和甲维盐混合使用,几年下来,抗药性已经很明显了,所以每年都要增加用量。
即使这样,还是有一些农民,只想着使用菊酯,而不想使用甲维盐,导致无法控制。总的来说,第一次防治的时候,农民们都觉得一切都是听天由命。
钻蛀之后,甲维盐和菊酯之类的内吸性非常差的产品自然不会起作用,于是他们又换成了康宽类产品,正康宽和假康宽轮番上阵,一开始还挺有效的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,否则效果会越来越差。


在这里推荐两个还不错的单剂产品:

杀虫单、氟虫腈,虽然氟虫腈被禁止喷雾了,但是在果园没有蜜蜂以后,使用也是无伤大雅的。



 梨树上的梨木虱与黄粉虫 


说到梨木虱,都知道用阿维菌素与螺虫乙酯防治,说阿维菌素产生抗性了,基本上连农民都知道。

不过,也许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,螺虫乙酯的抗药性产生了。特别是在2016年,随着螺虫乙酯的专利失效,抗药性的演变将加速。

螺虫乙酯的抗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?

事实上,农户之所以能接受这种高价农药,主要是因为它的药效持续时间比较长,比阿维菌素的药效要长很多。螺虫乙酯的药效相对之前已经短了那么两三天,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,根本发现不了。虽然抗性表现出来了,但在螺虫乙酯的药效没有替代品出现的情况下,他们还得继续使用。

黄粉虫对吡虫啉的抗性提高了,吡蚜酮和噻虫嗪的效果还是不错的,但吡蚜酮的相对成本较高,而且噻虫嗪易光解的特性,使得药效持续时间较短。因此,大部分的农民,还是选择吡虫啉,但他们的剂量,却在不断的增加,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,10%含量不说完全淘汰也差不多了。



 葡萄绿盲蝽 


绿盲蝽特别喜欢危害嫩叶、嫩梢以及幼果,一旦被它咬到,葡萄就彻底报废了,因此,在叶片展开的时候,控制好葡萄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走进葡萄区,基本上上防治绿盲蝽的都是氟虫腈,还有各种各样的氟虫腈、微乳剂和悬浮种衣剂,对葡萄进行喷洒。不是马拉硫磷可以预防和控制吗?不过,它也有一定的抗性,用过之后,还是会出现副作用,而氟虫腈用完没事。其他的,也不是完全没有很好的,复配的也可以,但价格太高,他们不能接受,只能让氟虫腈来主导市场。



 芒果蓟马 


海南蓟马问题,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,先不说国内的,就是用了乙基多杀菌素,效果也不是很好,从一开始的一包,到了现在的三包,甚至更多,抗药性也越来越强。

现在面临大的问题,就是药效持效期太短,都只有三天的持效期。到现在为止,还没有一款,效果与持效期都比较好的产品



 螨类的抗性 


螨类的抗性趋势有那么一点点规律,从南方到北方,抗药性越来越弱,从北方到南方,抗药性越来越强。

比如螺螨酯,在南方的很多柑桔产区,抗药性大,几乎打不死害虫,所以才会用乙螨唑,但乙螨唑已经用了好几年了,无论是登记的,还是套证的,还是隐形成分的,都已经越来越弱了,而在北方,大部分人根本就没用过螺螨酯乙螨唑更是闻所未闻。

炔螨特号称30年无抗药性,目前对部分有害螨已经杀不死了,在温室中最为常见,在果树上次之。

事实上,抗药性的出现,就是因为药物的不合理,一旦确定了一种药物,就会被农民们疯狂地使用,厂家大量生产,经销商重点推荐,最后,抗药性形成,再也无法控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