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农资行业,虽然没有绝对的规则,但也有一些规矩,是不能违背的,一旦违背,轻则名誉扫地,重则身败名裂。下面列举了一些农资经营者普遍存在的“十大禁忌”,这也是目前很多农资企业仍然存在的一个误区,值得我们认真对待。

01

价格战=自相残杀

在农资行业,价格战是常有的事,很多企业都会采取降价,以抢占市场。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,不但伤害到了整个产业的利益,而且也是在互相残杀。长时间的价格战,必然会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,最后的结果,就是利润越来越少,甚至出现亏损。

启示:价格战并不能解决问题,企业要想吸引并留住顾客,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,优化服务。

02

卖假货=自毁前程

假冒伪劣商品也是农资行业中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。有些商家为追逐短期利润,不惜冒险生产假冒伪劣商品。但是,造假终归是要被人发现的,如果被揭穿了,那就是名誉扫地,严重的还得面对法律的制裁。

启示:做生意要讲信誉,做假就等于断了自己的路。

03

坑顾客=一锤子买卖

一些农资商家,为了一时之利,经常坑蒙拐骗,搞一次性大买卖。这样的做法,短期看起来很赚钱,但长期下去,就会让客户对他失去信任,让他的生意变得更加困难。

启示: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,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诚实守信,与顾客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。

04

不负责=失去客户信任

在农资行业中,有些企业在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,往往会推卸责任,甚至耍无赖,这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一种严重伤害。一个不负责的商人,是很难生存下去的。

启示:对客户负责,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。商家应勇于担当,及时处理,以保障客户的权益。

05

乱串货=破坏市场秩序

乱串货是指经营者不遵守市场规律,任意调货和串货,这样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,对其他经营者造成了伤害,对自己也造成了伤害。

启示:依法经营,维护市场秩序,是每一位经营者的职责。

06

不清帐=自掘坟墓

在农资行业中,有些商家往往会选择不结帐、延期支付,以逃避责任。这样做,既伤害了合作者的利益,也破坏了自身的信用,最后造成了企业的资金链断裂,企业经营不下去。

启示:对商家来说,及时结账,是维持良好声誉的一种重要方式。企业要信守合同,按时结账,保持良好的商业信誉.

07

不厚道=自损声誉

在农资市场上,也有不诚实的现象,有些商人,为了自己的利润,可以不择手段地伤害别人,这样的做法,短期或许能带来利润,但从长期来看,就会对自己的信誉造成伤害,让企业难以生存。

启示:诚信经营,是获得客户及合作者信赖的一种重要手段。商人应恪守公正的原则,不得以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利益为前提。

08

不守信=自断后路

在农资行业中,信誉是企业宝贵的资产。有些商人,为了眼前的利润,往往会出尔反尔,这样的做法,在短时间里或许能带来收益,但长期下来,就会影响信誉,让企业难以生存。

启示:守信是商人在市场上立足的基础。商户应恪守诚实的原则,不得欺瞒消费者及合作者。

09

重营销,忽略产品质量=本末倒置

部分农资商家为追求短期业绩,把重点放在了市场推广上,而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关注。这样的做法,在短时间内或许能取得不错的销量,但从长期来看,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,很有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。

启示: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,因此,企业应注重对产品质量的关注,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。

10

没原则=自毁长城

在农资市场上,有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,甚至违背了自己的原则,这样的做法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利润,但是从长期来看,它将会丧失自己的原则,丧失自己的市场。

启示:坚持原则,是商家立足市场的根本。商家应该坚守商业道德,不违反原则,赢得市场的认可。

归纳起来,这十大禁忌,是很多农资商家至今还在犯的一个误区。要在农资企业中站稳脚跟,就要做到诚实守信、注重产品品质、守规矩、守信誉。唯有如此,才能使农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,获得持续、健康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