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药和食物一样,配不好容易产生药害。


一、用井水配药

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,我们平时用水来洗手,洗衣服,洗碗,都是用水做的。不过,水的这种性质,也导致了许多不利于人类健康的物质被溶解,比如在大自然中,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水溶解,岩层中的石灰被水溶解,最后变成碳酸钙、碳酸镁。
水的软硬程度取决于水中的钙和镁离子的含量,我国对饮用水硬度的测量方法是将水中溶解的钙、镁转换为碳酸钙,用每升水中的碳酸钙含量来计算,在水里的碳酸钙含量小于150 mg/l的时候叫做软水,150~450 mg/l是硬水,450~714 mg/l以上的是高硬水,大于714 mg/L的是特硬水。一般的硬水是指含钙、镁等的水,而软水则是指淡水,如河水、湖泊等。
那么,为什么硬水就不能用来稀释农药?由于硬水中含有的钙、镁等物质,会使可湿性粉剂的悬浮能力下降,或者与乳油中的乳化剂结合形成钙镁沉淀,从而使乳油的乳化能力受到影响,从而影响其防治效果,甚至造成药害。


注意:软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物质较少,它不会破坏药剂的性能和降低防治效果。


二、污水配药


污水含杂质多,配药会堵塞喷头,还会破坏药液的稳定性,降低药效。


三、风雨天和高温下施药


刮风喷药会使农药飘散;雨天施药,药液被雨水冲刷降低了药效;高温下施药,易发生药害和中毒。


因此,最佳施药时间是:上午8时、11时,下午4时、6时。天气晴好、微风施药。


四、滥用农药


应根据作物种类、防治对象和药剂性能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农药,做到对症下药,同时还忌盲目增大施药量,造成害虫抗性增强降低了防治效果,还容易产生药害。


五、花期喷药


农作物和果树在花期施药,容易发生药害。


六、采前施药


由于农药会在农作物上产生残留,若采前施药,残留物会造成食物中毒。


七、一药连用


长期使用一种或一种剂型的农药,最易使害虫产生抗性、降低防治效果,因此应交替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