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种子播前处理是提高发芽率、增强抗病虫害能力、保障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。以下是常见处理五大要点及注意事项:


一、精选种子

1. 品种选择

根据当地气候、土壤条件及种植目标(如鲜食、饲料、加工)选择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品种(如抗病、抗旱、抗倒伏)。


2.人工筛选

剔除破损、霉变、畸形及杂质,保留籽粒饱满均匀的种子;可借助风力或盐水(浓度10%)浮选,去除瘪粒。


二、晒种处理

作用: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,激活种子酶活性,促进后熟,打破休眠,减少种皮带菌,提高种子出高苗率。

方法:播种前选晴天摊晒2-3天,厚度3-5厘米,避免水泥地高温灼伤种子,定时翻动。


三、浸种催芽

1.温水浸种 

浸种能刺激种子增强新陈代谢作用,提高种子活力,播后出苗快且齐壮。可用55℃温水浸泡6-8小时(自然降温),软化种皮,促进吸水萌发,适用于春播低温地区。冷水浸种方法:把种子放入清水中,水量以浸过种子为宜,浸泡12~24小时后捞出。


2.药剂浸种 

可以使用多菌灵(50%可湿性粉剂500倍液)浸种2小时,预防黑穗病、丝黑穗病。注意控制时间,避免药害。


四、药剂处理(拌种/包衣)


1.化学拌种  

杀虫剂:吡虫啉、噻虫嗪等防治地下害虫(金针虫、蛴螬)和苗期蚜虫。

杀菌剂:苯醚甲环唑、戊唑醇预防茎基腐病、丝黑穗病。

调节剂:芸苔素内酯增强抗逆性,促进根系发育。


2.生物制剂

枯草芽孢杆菌、木霉菌等生物菌剂拌种,抑制土传病害,适合有机种植。


3.种衣剂包衣 

选用成膜性好的悬浮种衣剂(如噻虫嗪·咯菌腈复配剂),实现药肥一体化。


五、发芽试验


随机取100粒种子,温水浸泡后置于湿润纱布上,25℃环境中观察发芽率。若低于85%,需调整播种量或更换种子。


注意事项:

  1. 自留种需严格消毒,商品种若已包衣,避免二次处理。

2.药剂处理时穿戴防护用具,按推荐浓度使用,拌种后阴干再播种。

3.浸种后需及时播种,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种子霉变。

4.春播区若地温低于10℃,建议结合地膜覆盖提升出苗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