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

图片

设立智慧渔业研发专项,加强智慧渔业科技创新

图片
图片

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,催生新产业新业态,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、更先进的质态演进。我们要准确对标我国智慧渔业关键技术、核心零部件、成套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,设立重大专项,加强基础研究和”卡脖子“技术研究,推进渔业传感器与专用芯片、基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的水产动植物生长调控模型及渔业跨模态大模型、水产专用机器人等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研发投入,开展有组织性的科研攻关,鼓励产学研联合研发改进工艺,设立专项补贴撬动社会投资,推进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渔业领域研究和应用,加快突破瓶颈制约。

02


图片

大力培育与发展智慧渔业产业,打造智慧渔业生态圈

图片
图片

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,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。我们必须前瞻谋划智慧渔业产业发展,大力培育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智能装备、机器人等龙头企业全面进军智慧渔业,促进技术创新、研发模式、生产方式、业务模式、组织结构等全面革新,积极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业、云计算云服务、芯片产业的智慧渔业产业生态圈,特别鼓励传感器与专用芯片、基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的水产动物生长调控模型与平台、渔业跨模态大模型、渔业专用机器人等领域发展壮大,为智慧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产业支撑。

03


图片

强化智慧渔业人才培育

图片
图片

发展新质生产力,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,需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,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,特别是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。推动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有效贯通、融合发展,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,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。智慧渔业人才培养是应国家战略发展之所需,是影响我国未来30年渔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大事。必须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,加强智慧渔业的学科专业布局。谋划和推动渔业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智慧渔业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,开辟新赛道、塑造新动能,为智慧渔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科技支撑与平台保障。持续加大智慧渔业培训力度,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,加强智慧渔业高素质人才培育,全力支撑智慧渔业发展。

04


图片

建立一批国家智慧渔业试验基地,开展智慧渔业试验示范

图片
图片

我国地域广、气候和自然禀赋差异大、水产品类多,要通过典型引领的方式,着力探索池塘养殖、大水面养殖、陆基工厂养殖、网箱养殖、海洋牧场、深远海平台与养殖工船等典型应用场景和技术熟化方案,引领形成研发制造与市场需求良性互动的格局。当前,我国基本处在渔业机械化设施化阶段向数字化阶段过渡期,这些现实条件决定了一定时间内发展智慧渔业需要在生产规模大、机械化数字化水平高、种植和养殖效益高、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强的少数地区、少数企业、少数园区率先开展试验示范。设立国家专项资金,分领域、分品种、分区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智慧渔场,择优标杆性质的智慧渔业创新应用基地,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案例。以点带面辐射推广,使智慧渔业成燎原之势,全面推进智慧农业发展。

05


图片

加强组织创新,积极推进渔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

图片
图片

智慧渔业发展要求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。我们深化农业生产、经营制度机制创新,大力推进土地流转,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,鼓励国有龙头企业进军智慧渔业,提高水产养殖的集约化、组织化程度,为智慧渔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,推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云计算技术与农业生产装备、农机作业、设施渔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,推动水产养殖生产智能化、经营网络化、设施装备数字化,提高渔业土地产出率、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,大幅提升渔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。

未来,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将带动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的联动发展,发展智慧农业意义重大、任务艰巨。要深刻领悟以新质生产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,真抓实干、埋头苦干,奋力开创全面推进智慧农业新局面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