监测结果表明,海南乐东等12个豆大蓟马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,相对抗性倍数为1.5倍-12倍,其中只有广东广州1个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,其余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。对甲维盐处于敏感至高水平抗性,相对抗性倍数为1.9倍—115倍,其中高水平抗性种群只有福建南靖种群,中等水平抗性种群比例较高,占到58%,低水平抗性种群只有海南澄迈种群;对虫螨腈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,相对抗性倍数为2.0倍—47倍,中等水平抗性种群占比为33%,低水平抗性种群占比为33%;对氟啶虫胺腈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,相对抗性倍数为1.4倍—65倍,其中海南崖州、天涯2个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,海南乐东、广东广州、福建漳州3个种群为低水平抗性(具体结果详见表1)。二、对策建议总体来看,豇豆蓟马(豆大蓟马)对不同类型杀虫剂都已产生一定程度抗性,亟需开展有效抗性治理。
豇豆蓟马对甲维盐和虫螨腈主要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,应严格限制甲维盐和虫螨腈使用次数,每个生长季建议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;对乙基多杀菌素主要为敏感或低水平抗性,乙基多杀菌素仍可作为田间主要防治药剂进行使用。在制定豇豆蓟马用药方案时,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、苦参碱等生物农药,注意轮换使用内吸性、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化学药剂,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。
关键字:
我有说话...
已有0条评论,共87人参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