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多地连续降雨,天气突然放晴,且温度较高,此时玉米叶斑类病害易发生。褐斑病是近年来玉米田常发的真菌性病害,于玉米小喇叭口期即可侵染。该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、茎秆及叶鞘,严重时可使叶片枯死,一般减产10%左右,严重时达30%以上。
褐斑病病原初侵染时,叶面出现白至黄色水渍状病斑,随后发展,愈合成片,垂直于主脉,形成带状褪绿感病区,与健康组织相间。感病区主脉增生褐色凸斑,主叶脉上常有线段状黑斑。后期病组织褐变加重,并愈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块,常致叶片枯死。
据植保站近日调查,褐斑病进入初发期,平均病田率1.2%、病叶率0.5%,预计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。气象预报近期我市降水偏多,高温高湿的田间气候条件,利于该病发展蔓延,兼对玉米大、小斑病、锈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有利,望广大群众及时查治,确保玉米安全生产。
防治方法:在发病初期,可选用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、吡唑醚菌酯、丙环•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防治,兼治玉米大、小斑病、锈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等叶部病害,视发病情况7~10天再喷一次,喷后6小时内如遇雨应及时补喷。对于玉米植株较高地块,建议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,合理添加助剂,提升防治效果。
我有说话...
已有0条评论,共170人参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