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措施,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,从农产品生产过程、包装运输、贮藏等环节入手,在农产品生产主体内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控制技术;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,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,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。
一、生产环节的控制
1、优化生产环境。从产地环境入手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,加强监测,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符合产地环境基本要求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、产地空气环境质量要求和灌溉水环境质量要求。减少农药、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农田水资源的污染,清洁田园,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,保护生态环境。
2、推进标准化生产。推广使用绿色生产操作规程,一是选择优质品种;二是积极推广新型、实用安全生产技术,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、生长调节剂、添加剂等,严格遵守间隔期、休药期等制度;三是科学配方施肥;四是使用清洁安全水源;五是建立农产品农事操作记录,按照优质农产品操作规程进行农事操作,农事操作记录要保存两年以上。
二、包装和运输过程控制
按照相关要求,选择安全包装材料和技术,不和化工原料等易造成污染的货物混装;科学、合理使用保鲜剂等添加剂;遵守《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制度》等。
三、贮藏过程控制
科学收贮。控制好温度、湿度,应用先进保鲜技术;单库贮存,防止污染;定期检查,严防污染、变质等。
四、实行基地准出
1、按照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准出制度》,要树立品牌意识、质量意识、安全意识,严把基地准出关。
2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,做好检测记录,并按照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》的开具要求提供《合格证》。
五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
1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。建立区、镇、村三级监管体系,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“三定一考核”网格化监管,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等,运用现代化、信息化手段,加强宣传培训,检查巡查,监管不留死角和空白,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意识。
2、建立检测体系,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。建立区、镇及相关主体的检测体系,开展快速检测和例行监测、监督性抽查等工作,全面分析掌握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。要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价,对可能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评估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。
3、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。推广应用国家及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系统,完善“农产品质量安全+农业行政执法”平台信息,鼓励更多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以“二维码”等方式提供农产品信息,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。
我有说话...
已有0条评论,共164人参与